哈佛学霸,奥斯卡影后,才女导演…这些标签如果还不足以让你感性地认识娜塔莉·波特曼的优秀,或许你可以去看看她的新作——《第一夫人》。
《第一夫人》取材自美国前“第一夫人”杰奎琳·肯尼迪的真实经历,展现了她从丈夫约翰·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到葬礼间的四个日夜。
在娜塔莉·波特曼之前,已经有至少五个版本。
娜塔莉·波特曼的版本,一方面要展示公众语境下的第一夫人,另一方面要表现出私下的杰奎琳,这样的表演需求,有着天然的难度。“每个人都认识杰奎琳,都对她有自己的看法,也有很多人认识我,对我也有既定的看法,怎样把我和她连接起来,是我看到的最大的难度。”
由于第一夫人的公开资料几乎都是在公众场合之下,私下里她是怎样的,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,完全需要娜塔莉本人用想象去填补。
为了让细节显得真实,娜塔莉将所能用到的资料包括视频语料全部研究一遍,影片中甚至模仿了她讲话的方式,说话时的口音、节奏等等。
最难的要属肯尼迪遇刺那场戏,杰奎琳显然还没有从惊惶中走出来,但却要马上面对公众,尽管那时,她的套装还带着斑斑血迹。娜塔莉·波特曼不仅要把握害怕和意外两种主要情绪,还要意识到,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公共事件。
《第一夫人》不是一部传记片,也不是一部女权主义片,我们看不到慷慨激昂的演讲和宣言,也看不到一个被高高捧起的伟人形象。
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角色在娜塔莉的演绎下大放异彩,不仅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铺天盖地的赞誉,甚至于,人们认为她可以凭借这部电影拿下自己的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。
是否拿奖想必不是娜塔莉最关心的问题,尽管导演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同为《黑天鹅》的卡司之一(娜塔莉因《黑天鹅》封后),《第一夫人》的制片团队也被指是拿奖标配,但是素来追求卓越的女神,并不过分看重声名。
作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毕业的才女,娜塔莉与杰奎琳一样,都不是空有其表的美女,后者从小就接受贵族教育,后来主修法国文学,又在乔治·华盛顿大学获得艺术学位,颇有才情。
娜塔莉也是为数不多受母校邀请在哈佛毕业典礼上做演讲的名人,在演讲中,她透露自己也曾因为不自信而在哈佛度过一段黑暗的日子。
有人深挖了女神的过去,实在难以想象如此优秀的女孩竟然也有过那么强烈的心理压力。
在某个问答网站上,有一个热门问题“娜塔莉·波特曼到底有多聪明”。很多在生活中认识她的人都实名作证,她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、非常优秀的人。
有人提到了这么几件事:中学时娜塔莉·波特曼就曾经在专业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两篇论文;除了英语之外,她还会说希伯来语、阿拉伯语、日语、德语和法语;2004年,身为犹太人的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耶路撒冷,进入希伯来大学就读,在那里她的学习成绩仍然是全班第一。
此外,娜塔莉·波特曼还有自己的埃尔德什系数。这个系数以匈牙利数学家保罗·埃尔德什的名字命名,用来衡量一个人与世界核心学术圈的距离,埃尔德什本人的系数是0,与他直接合写过论文的人的系数是1,与系数为1的人合写过论文,系数则加1,依此类推。光是能拥有这个系数,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,而娜塔莉·波特曼的系数是7。
“有时候承认自己的无知也是美的,失败不意味着世界末日。”
事业、家庭均丰收的娜塔莉·波特曼如今载誉满满,却一如既往地勤奋和努力,她的所言所行无一不在传达一件事:
在这个所谓看颜的世界,走的更远的依然是颜值背后的东西。